什么是取保候审适用的对象(取保候审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我国是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法律在预防、打击犯罪的同时,也高度重视、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司法实践中,法律规定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针对不同对象可以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措施。
取保候审等同于保释,即在刑事拘留、侦查、起诉、审判阶段对于特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暂时免除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由犯罪嫌疑人家属或者其代理律师根据案件的进展程度分别向公安机关、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提出申请,提供合适的担保人并缴纳一定数目的保证金,分别提交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批准,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派出所执行,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取保候审的注意事项
1,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需要离开居住的市、县必须征得公安机关的同意;
2,在传讯的时候必须及时到案;
3,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不得串供;
取保候审的适合对象
1,不能够继续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侦查机关向人民检察院提请逮捕,人民检察院认为证据不足而不批捕的案件;或者犯罪嫌疑人被逮捕以后,法律规定的羁押期限已经届满,案件却没有侦查终结,侦查机关认为有必要继续侦查,为了防止超期羁押,必须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2,暂时不适合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对于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者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犯罪嫌疑人,排除取保候审发生社会危害的可能性,出于人性化的关怀,可以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3,不必要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对于犯罪情节显著轻微,有可能判处管制(不予羁押的一种社区矫正)、拘役(6个月以内,合并执行不超过一年,由就近公安机关执行)或者仅仅独立适用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的犯罪嫌疑人,侦查机关可以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4,可以暂时不羁押的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但是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不至于发生社会危害性的,可以酌情对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
司法实践中,对于累犯(有犯罪前科)以及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等重大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一般不适用取保候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