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时期的名将有哪些(十位名将帮秦始皇灭六国)
秦始皇手下有不少名将,他们帮助秦始皇灭掉六国,建立了庞大的秦帝国。能力出众,且对秦始皇忠心耿耿。可是当刘邦项羽等人灭秦时,秦始皇手下的10大名将去了哪里?
王氏家族之王翦、王贲、王离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由王翦父子灭掉的诸侯国有五个,其中王翦直接指挥灭掉了赵国、燕国和楚国,他的儿子王贲指挥灭掉了魏国和齐国。可以说,整个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基本上都是王翦、王贲父子领导打下来的,他们为秦朝的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
王翦历经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等三朝,随着资历的沉淀,王翦逐渐站稳脚跟。
史书曾记述,秦始皇帝回乡咸阳祭祖期间,巧妙运用引蛇出洞之计,成功平定了嫪毐之乱。同期,王翦负责驻防咸阳,足见其深受始皇信赖与器重。
亲政后的嬴政拉开统一战争的序幕,公元前236年,秦军伐赵,王翦在此战中小试牛刀,率少量精锐部队在阏与战胜赵军,攻取其九座城邑。
前229年嬴政命王翦出兵灭赵。王翦凭借快速进攻速度以及秦军强大的战斗力对赵军发动猛烈进攻,以求速战速决,李牧则顽强抵抗,双方战斗非常激烈,士兵死伤无数。
可惜后来李牧被计谋欺诈,赵王迁一怒之下派人直入赵军大营,斩杀李牧。
李牧的死为赵国的灭亡敲响丧钟,王翦率秦军发起总攻,大破赵军,此后一路势如破竹,三个月后攻下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宣告灭亡。
公元前224年,王翦领兵伐楚,大军抵达楚国国境之后整整一年坚壁不出,六十万士兵都囤积起来休养生息,甚至每天比赛投石以作娱乐。
项燕的四十万楚军因为兵力相对较少而不敢强攻,直到一年后终于按捺不住,正当楚军在往东调动之际,王翦就率兵出击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 。楚国灭亡后,他没有停下脚步,又南征百越,取得胜利。
公元前225年,王翦儿子王贲率军迅速北上,进攻魏国,最后用黄河、大沟水淹大梁城,城尽毁。魏王假投降。接着王贲又平定了魏国各地,设魏地东面为砀郡。至此,战国七雄当中,王家再灭一国。三晋之地,尽归秦国所有。
王贲在灭魏之后,于公元前222年率军远征辽东,彻底消灭了燕国的残余势力,俘虏了燕王喜,燕国被灭。
在回师的途中,王贲又顺势攻灭了赵国仅存的代郡,俘虏了自称代王的赵公子嘉,赵国彻底不复存在。
公元前221年,王贲受命攻打六国中仅存的齐国。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之后,王贲率领秦军从燕国南部攻入齐国境内,齐军很快就土崩瓦解。
王翦和儿子王贲没有贪恋权位,而是急流勇退,辞去一切职务回归田园,王翦儿子王贲也成为历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终的开国功臣。
秦始皇一去世,天下形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首先就是沙丘政变,胡亥、赵高、李斯合谋逼死了蒙恬,于是副将王离成为长城军团的最高指挥官,王离开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秦末农民起义大爆发后,由于朝中没有军队,为了救急,秦二世和赵高只得派章邯率领在骊山修建秦始皇陵的刑徒们,前往攻打农民军。同时让王离率军回来救援。
章邯一开始打得很顺,不但消灭了陈胜、吴广起义,而且还打死了项羽的叔父项梁,并北上攻打刚宣布独立不久的赵国于巨鹿。而王离在这时候也率军赶到,参与围攻巨鹿。
不过,也就在这时候,项羽横空出世。在其它各国诸侯都不敢和秦军作战,都不敢救赵国的时候,项羽破釜沉舟,率领楚军打败了章邯与王离的楚军。在这场大战后,章邯投降了项羽,被项羽封为王。
王离的去向如何呢?《史记》中只有这么一句:“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也就是说被项羽俘虏了,估计下场不太好过。
忠心耿耿的蒙武、蒙恬、蒙毅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时期),秦王政决定发动对楚国的大规模战争,而蒙武则在这场宏伟战役中崭露头角。
王翦和蒙武不惧楚军的威风,他们采用了分兵两路的战术。王翦率领主力部队在汉水南岸与楚军对峙,吸引楚军的注意力。蒙武则率领精锐部队在夜间悄悄渡过汉水,从楚军后方发起突袭。
这一招果然奏效,楚军被秦军夹击,陷入了混乱。项燕见势不妙,挺身而出,力战秦军。但他终究不敌秦军的数量优势和战术配合,被蒙武亲手斩杀。楚军失去了主帅,士气大落,溃不成军。秦军乘胜追击,大败楚军。
公元前223年(秦王政时期),蒙武再度与王翦率领军队攻打楚国,秦军击败楚军,俘虏楚国国君楚王负刍,攻占楚国全境,灭亡楚国,并在楚地设置楚郡。
从关于蒙武的零星记载来看,蒙武的主要功绩就是协助王翦攻灭楚国,关于蒙武的死因,历史资料中没有明确的记载。
而蒙武之子蒙恬则要比父亲蒙武有名得多,他自幼熟读兵书、胸怀大志。
公元前221年,蒙恬第一次出现在史书中,就是跟随王贲攻打齐国。此次战役进行的异常顺利,齐国灭亡后,他顺理成章地因功被封为内史(秦国都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秦国兼并天下后,北方的匈奴就成为了秦始皇的心腹大患。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匈奴。这一路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接连收复了河南地(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带),自榆中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到阴山设立了三十四县。
为了进一步抵御匈奴,他征募壮丁,将原先燕国、赵国、秦国修筑好的长城连为一体,修成了东起辽东,西至临洮(今甘肃岷县)的万里长城。
经过与匈奴此战,蒙恬一战成名,威震四方。此后他驻守上郡十余年,匈奴人再不敢轻举妄动,边境得以休养生息,发展生产,逐渐变得繁荣起来。
秦始皇无疑是爱才、惜才的人,蒙恬如此才华,毫无疑问地得到了他的赏识和宠信。
他不仅信任蒙恬,还亲近蒙恬的胞弟蒙毅,蒙毅在内为秦始皇的近从,外出则与他同乘一辆车马。
兄弟二人一个在外拼杀征战,一个在朝堂出谋划策,其风光一时无两,满朝文武无人敢与之争锋。
根据史料记载,在秦始皇巡游途中感到不适后,就将身边的大将蒙毅派出去替他巡天下,祷告山川,替自己求福去了。
之后秦始皇死在了从骊山归来的路途中。赵高撺掇李斯,篡改了秦始皇令太子扶苏登基的遗诏,而改立胡亥为帝。并且,在篡改的遗诏中,还特意下令,令太子扶苏自尽,令蒙恬自杀。
而蒙毅最终被秦二世胡亥流放并囚禁。尽管朝廷中有人为蒙毅求情,但秦二世最终没有采纳,导致蒙毅失去了生命。
杨端和
杨端和(生卒年不详),姓杨,名端和,战国时期秦国人,秦王嬴政时期,杨端和曾两次攻魏国,一次攻赵国,就已有的文献来看,杨端和一生从未打过败仗。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十一年,王翦、桓齮、杨端和攻邺,取九城。十八年,大兴兵攻赵,王翦将上地,下井陉,端和将河内,羌瘣伐赵,端和围邯郸城。
不过历史上对他的记载很少,至于他的去向也就不得而知。
李信
在秦灭六国的统一战争中,李信的参与程度很高。在秦灭燕、赵、楚和齐四国中,都有着李信的身影。
据历史记载,李信作为主将参加的第一场战争是灭赵之战。公元前228年,赵国名将李牧由于秦国的反间计被杀后,秦王派王翦率领数十万大军从漳水、邺城出兵,李信则从云中、太原出兵,两路大军对赵国形成了合围以后,一举攻灭了赵国。
公元前225年,李信首次挑大梁,以主将身份率20万军伐楚,结果被楚将项燕,也就是项羽的爷爷所击败,李信大败而归。后来还是老将军王翦接过了这个烂摊子,击败项燕,灭掉了楚国。
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嬴政是如何处罚李信的,但20万秦军的丧生,李信必须负责,所有结果很有可能是被秦始皇处死。
内史腾
说到内史腾,很多人会从名字中看出,他的官职是内史。没错,内史腾,最为神秘的地方之一就是没人知道他真实姓名,只知道名腾。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任命曾经是敌将的内史腾为统帅,率秦军进攻韩国。仅仅数月时间,内史腾率领秦军一举攻克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新郑市),韩国就此灭亡。
内史腾攻灭韩国之后,没有再上过战场,秦始皇让他在都城咸阳做了内史,类似他曾经做过的假守。内史腾在任上恪尽职守,把咸阳的各个方面都管理得比从前更好。
史书没有记载内史腾的去世年,但能肯定在秦始皇统一华夏大地,建立秦王朝之后,他最后是在内史任上寿终正寝。
辛胜
辛胜也是秦始皇执政时期的将领,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国派荆轲刺杀秦王失败,秦国派遣大将王翦、辛胜攻打燕国,将燕军围剿于易水以西,迫使燕国割地求和,算是给秦始皇出了一口恶气。
虽然史书上没有更加详细的记载辛胜结局,但很有可能他最终安享晚年,寿终正寝。
大秦最后的名将章邯
当陈胜吴广起义的浪潮席卷全国时,秦二世还被蒙在鼓里,赵高也不把实情告诉秦二世,甚至偷偷联系刘邦,打算用卖主求荣换来自己后半生的富贵生活。直到义军即将攻到函谷关时,秦二世才得知实情,紧急召开朝会商议对策。
随着各路起义军逐渐逼近秦朝都城,秦二世感到惊慌,召集文武百官商讨对策。这时,章邯建议大赦全国,并分发武器给来自骊山的奴隶。他的分析认为,从其他地方调动兵马回来需要太多时间,唯有利用骊山的奴隶才能迅速增加军力。
秦二世听从了他的建议,大赦天下。接着,章邯率领骊山的奴隶击败了陈胜的大将周文,将周文赶到渑池,最终周文自缢而亡。就连项羽的叔叔项梁都败在章邯手上,还因此被杀。
然而所有的重担突然都落在了章邯一个人的肩膀上,他东奔西走,疲于应对,独木难支的苦楚,相信只有他自己明白了。
已经去世和下落不明的名将且不说,就说蒙恬和蒙毅二人,但凡他们不死,秦朝不会轻易被击败。就凭他们跟随父辈征战六国时学到的本领,以及在对抗匈奴时磨练出来的本事,再加上其他将领,保卫大秦,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