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常识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那下计是什么?其实很多人都理解错了

2024-08-23 09:30:48 100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总结兵法最全面的兵书之一。《三十六计》成书并没有确定的时期,只知道大概在明清时期其中的故事就已经广为流传了。我们一提到《三十六计》,不少人都会想起“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而不少人也会有疑问,那下计是什么呢?其实有这个疑问完全是个外行人才有的疑问,很多人都把这句话理解错了!

《三十六计》包括: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一共六个大的方面,其中每个里面又包括很多详细的计策。前三计在己方处在优势的情况下能采用,后三计则是己方处于劣势所用的计策。全书根据易经阴阳学说对计策进行了简短的描述,在每个计策后面都有宋朝之前的战役举例,帮助人们理解。下面我们看一下几个较为典型的计策,对《三十六计》进行一个小的了解。

借刀杀人。这个计看上去十分的凶残,主要是介绍了在自己兵力或者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怎样借其他人的手灭掉敌人。这个计策在现代也十分常用,很多心怀不轨的人都用过这个计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一般这个计策比较阴险,多带贬义,对使用者的影响十分不好。我们看一下古代的例子。

刘备在新野被曹操击败,剩下的兵力只有一万人,城池也只剩下不多,面对实力强大的曹军诸葛亮决定借东吴的手将曹操击败。诸葛亮亲自过江游说孙权,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孙权派出了名将周瑜和刘备联军抗曹。后来曹操在赤壁被诸葛亮和周瑜联手打的大败,但是刘备此战并未参与多少兵力,趁着东吴和曹操两败俱伤的时候一举拿下了荆州。此战,正是刘备借东吴的手将曹操击败,从而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空城计。这个计策主要是介绍了在己方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怎样依靠现有的条件给敌军创造出己方实力强大的假象,较为典型的例子发生在诸葛亮北伐时。诸葛亮当时任命马谡守己方的交通要道:街亭。不料马谡虚有其表,熟读兵书但是并没有理解其中的精髓,被敌将张郃打的大败。诸葛亮失了街亭,全军没有了粮草和军械供给,只好缓缓撤退。但是在诸葛亮将城中所有兵都安排走后司马懿碰巧来了,诸葛亮和剩下的守卫被困在城中进退不得。

诸葛亮临危不惧,让手下把城门大开,自己和两个童子在城门上悠闲地弹琴。司马懿来到后看到城门大开,不敢前进一步,又看到诸葛亮淡定自若的弹琴,便断定城内必有伏兵,命令大军撤退了,撤退到了营寨中才发现诸葛亮所在的其实是一座空城,司马懿为此懊悔不已。诸葛亮就成功的用空城计迷惑了司马懿,使司马懿对当时的形势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平安的撤回了西蜀。

苦肉计。这个计策大家也比较了解,大概是讲述了为了目的是先做出些牺牲,从而迷惑敌人。较为著名的例子是周瑜打黄盖,我们都知道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时周瑜需要用火攻来击败曹操,但是由于江面宽广,超出了火箭的射程,需要派一人驾船靠近将曹操战船烧毁。黄盖自告奋勇,实行苦肉计诈降,接近曹操的船队。为此黄盖被周瑜故意打了几十个大板,打的皮开肉绽,才使得曹操信服,而后黄盖轻易地接近了曹操的船队放起大火,从而导致了曹操赤壁之战的失败。

美人计。大致内容是利用比较漂亮的间谍来迷惑敌方将领,使得敌方的将领产生错误判断或者失去判断能力。较为著名的例子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勾践十分想报仇,便在国内选出了一个最漂亮的美女西施。将西施和一些金银珠宝献给了夫差,夫差便相信了勾践是忠心的臣服于自己。后来夫差和西施每日的饮酒作乐,将国家大事都荒废了,但是另一面勾践却带领越国强大了起来。最终勾践发动了突袭,一举灭掉了吴国,连夫差也被杀了。这里勾践就利用西施迷惑了夫差,从而灭掉了吴国。

我们看《三十六计》是通过一条一条很细致的计策来帮助人们理解兵法的,要看个人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才能将《三十六计》活学活用。我们常说的“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其实是我们的思维僵化了,只理解到了字体表面的意思。《三十六计》其中的一计就是走为上,也就是说走为上和美人计、苦肉计、空城计等等是一条计策。

在这个“走为上”里主要讲述了在不知敌方虚实的情况下应该理智的撤退。这句话的正确理解应该是先是说三十六计,而后说三十六计里面有一个计是“走为上”,通常是提醒人的时候用。并不是说“走”是《三十六计》里上等的一条计策。所以我们以后不要问别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那么下计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外行才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