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常识

新加坡新科技馆 / 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Architects 61

2024-07-20 10:15:39 100

新加坡科学馆董事会日前揭晓了新科学馆的设计方案,由扎哈·哈迪德建筑事务所(ZHA)与Architects 61合作设计。

作为新加坡人获取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 (STEM) 教育和体验的重要场所,新馆将提供独特的设施与功能,并延续其自1977年成立以来的使命,即激发学龄儿童的好奇心与创新精神,并计划通过新的场地和设施扩大其影响范围,让所有年龄段的新加坡人都能了解并认识到科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新科学馆以新加坡裕廊湖花园的自然景观为灵感,着眼未来,增加了访客与周围花园和湖泊的互动。新馆由五个相互穿插的矩形体块组成,容纳了各种展廊、互动实验室和活动空间,并为访客、行政办公室、档案和服务区提供的附属设施。

新科学馆的五个体块皆采用超大窗户作为“单片眼镜”,可一览湖泊的优美景色。每个体块都有独特的朝向,以加强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的关系。新馆的设计仿佛漂浮在周围的公园之上,引导访客通过一系列庭院和花园从相邻的地铁站到达裕华园内的宝塔。此外,凭借丰富多样的室内外、屋顶教学空间的运用,科学馆将成为一个引人入胜的接触科学和自然的场所,同时为社区活动提供服务。

新科学馆将设有一个儿童画廊,其面积是现有画廊的两倍多,并拥有独立的互动式户外水上游乐区、再生林中的探索小径以及屋顶花园中的感官小径。

年长的学生可以参加鼓励动手学习科学概念的专业实验室和工作坊。新的生态实验室将支持学生进行科学调研,他们可从生态花园中直接采集样本并进行研究,并在学校或家中通过物联网设备继续监测从样本中收集的数据,从而将学习体验延伸至参观之外。科学馆还将通过应用和展览向访客介绍垂直农业系统等多种可持续发展实践。

新的科学馆将设有一个新天文台供小天文学家们了解宇宙,同时向他们提供一个数字制造实验室和孵化器项目;此外还设有一个创客空间,供年轻发明家将他们的想象力变为现实。新的户外活动广场将呈现STEM项目与社区活动,并将成为该馆的焦点。

根据新加坡2030年绿色计划,新的科学馆采用了可持续设计原则和能源绩效战略,以减少净碳排放。ZHA和Architects 61与Atelier Ten合作设计,以BCA Green Mark Platinum超低能耗认证为目标,其户外区域避开日光直射但暴露在盛行风中。自然通风和可控日光将减少能源使用,同时提升游客的体验和幸福感。光伏和隔热屋顶花园将有助于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采用智能建筑管理系统的高效空间调节旨在将能源消耗降低40%以上,同时通过整体水资源管理和景观设计来保护和恢复本土植物群落。

新科学馆位于裕华园地铁站旁,计划于2027年左右开放,届时也将是科学馆成立50周年。科学馆董事会首席执行官林直明教授说道:“我们对新科学馆的期望是为不同年龄段和背景的人提供一个真正有益的场所。新建筑的通用设计原则是为所有访客提供平等的机会。我们也一直在当前的场馆尝试新的项目和展览形式,并留意可以为访客提供更好体验的最佳实践应用,这其中首要的是与社区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确保我们共同创造一个充满吸引力,且能激发对科学好奇心的场所。”

科学馆董事会主席Tan Yen Yen女士说:“由于STEM行业对塑造后疫情时代的未来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对新科学馆推动整个地区STEM教育和探索发展的潜力充满信心。我要感谢教育部和我们所有的合作伙伴,感谢他们相信科学馆有激励几代人的能力,并坚定不移地支持和帮助我们提升工作的影响力。”

(效果图 by Negativ,最终设计可能有所变化)


Project Team

Architect: Zaha Hadid Architects (ZHA)

Design: Patrik Schumacher

ZHA Project Directors: Michele Pasca Di Magliano, Maurizio Meossi

ZHA Project Associate: Cristina Capanna

ZHA Project Team (Design Development Stage): Benedetta Cavaliere, Damir Alispahic, Didem Sahin, Flavia Santos, Gabriele De Giovanni, Gizem Muhtaroğlu, Juan Pablo Londono, Lara Zakhem, Lorena Espaillat Bencosme, Luciana Maia Teodozio, Mauro Sabiu, Sara Criscenti, Shi Qi Tu, Valeria Perco

ZHA Project Team (Concept and Schematic Design Stages): Jakub Klaska, Cristina Capanna, Bogdan Zaha, Millicent Anderson, Sara Criscenti, Chantal Matar, Arian Hakimi, Stefano Iacopini, Serra Pakalin, Stefano Paiocchi, Martina Rosati, Harry Spraiter, Maria Touloupou, Sven Torres, Shi Qi Tu, Alessandro Cascone, Zsuzsanna Barát

ZHA Competition Project Directors: Michele Pasca Di Magliano, Maurizio Meossi

ZHA Competition Associate: Jakub Klaska , Mario Mattia , Arya Safavi

ZHA Competition Project Architects: Cristina Capanna

ZHA Competition Project Lead Designer: Bogdan Zaha

ZHA Competition Team: Saman Dadgostar, Sven Torres, Michela Falcone, Natasha Marks, Serra Pakalin, Billy Webb, Michael On, Neil Rigden, Alex Turner, Damiano Rizzini, Christina Christodoulid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