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执法是啥意思?古代最让人讨厌的一类执法者,为了钱财不择手段,甚至还谋财害命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会常常听到一个字眼,那就是:“钓鱼执法”。所谓的“钓鱼执法”,就是执法人员在当事人没有犯罪意愿和违法意图的情况下,采取非法手段对当事人进行引诱,让当事人发生的犯法行为。这一种行为,在西方国家也称为是“执法圈套”。
即便是现今,“钓鱼执法”这一行为也时有发生。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种“钓鱼”的现象,是在现代的社会风气才逐渐形成的。其实,在古代,这种“钓鱼”是早已有之了。
古代社会,对于老百姓的身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当然,也有着高低贵贱之分。像捕快和衙役这种身份,在古代社会并不光彩,甚至,被归入到“贱民”这一档。而且,一旦担任捕快或者衙役,这就意味着:你接下来的三代子孙都不能参加科举。
都知道,在古代科举考试可是人们入仕做官最直接的仕途方式,所以,一旦三代子孙都不能参加科举,那么,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自然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在当差的时候是没有薪酬的。
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的趋之若鹜,甚至,是花上大价钱来买。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们的损失,会在那些平民百姓身上得到弥补。因为,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一些游弋在市井小巷的捕快,远比那些深居府衙积威深重的官老爷要可怕的多。
在老百姓眼里,他们往往就是法律的代表,是法律的执行者,而在执行的过程中,他们还可以随意拿捏尺度。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就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钱财,以此支撑自家的生活开支,甚至,还可以活得比大多数老百姓都要滋润的多。
像在宋代,百姓向官衙报案伸冤是需要通过守门的衙役来向官员禀报的。至于衙役呢?当然是不可能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就去帮当事人禀报,这里,就需要钱财来疏通。期间,许多有冤情的人,就是因为付不起高额的“门房通报费”而无处申冤。最终,还是包拯发明了“锤鼓明冤”,一举破除了旧弊也大大的便利了百姓。
当然,他们还有一些手段,那就是:利用官府的威严来“钓鱼获利”。
做一个捕快,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眼力,欺善怕恶就不必说了,最重要的是,干捕快绝不能招惹到一些惹不起的人。达官显贵,有权有势的大人物,当然,是要极力的巴结讨好,而那些平民百姓,自然就不必顾及了。欺辱弱小、见风使舵、溜须拍马这些情况,在我国古代并不少见。
在这些捕快们在找好了目标之后,他们便会联合市井里的泼皮无赖,让他们假装成外地逃来的乞丐,然后,跑到目标家里,各种乞求,让人家收留,甚至,还可以充当免费的劳动力。一旦这个人被留下,捕快们就会很快找上门来,说这家人收留逃犯,并乘机勒索大量的钱财。
在古代,用这种方式的钓鱼,往往被称为“活钓”。但是,相对于“活钓”,也有一种叫做“死钓”的方式。
这种要更直接、更快速一些,只不过,需要借助一具无名的尸体。在月黑风高的时分,他们偷偷将这具尸体扔进目标的家里,然后,在第二天的一大早,捕快就会踹开这家的大门。有具无名的尸体躺在家里,自然很难解释,所以,也就只好破财来消灾了。
甚至,有些不明所有然的,还以为是这个捕快能够变通免灾。毕竟,在古代,杀人是要偿命的,所以,还会对捕快感恩戴德。殊不知,捕快是挖好陷阱就等着这家人跳进去了。
还有一种钓鱼很类似我们今天的“仙人跳”:捕快事先和妓女合作,让妓女打扮好,去旅店或客栈里游荡,佯装自己是和家里人争吵出走并引诱旅客。此时,一旦旅客没有洁身自好,那么,他就中奖了。捕快就会立马出现,将正在苟且的旅客逮捕,然后,一边恐吓他,一边让其破财免灾。客居他乡的旅客无依无靠,最终,只好忍气吞声破财消灾了。
除了衙役,有时候正经的官员也会干一些“钓鱼”的事。
衙役钓鱼只是图财,官员如果钓鱼,就往往就是害命了。就比如:地方官如果成心与某个人过不去,彼此之间有了矛盾,但是,一时半会儿又抓不到把柄,那么,这个官员就会授意一些江洋大盗来攀附这个人,一旦攀上,那么,这个人将非死不可。
比如:在清朝初年,江南秀才金圣叹等人痛恨县令贪渎,趁顺治驾崩去孔庙哭庙,大搞学生运动。此举却惹恼了巡抚大人,要杀了这些秀才以儆效尤。于是,他就让落网的海盗攀上这些秀才,并且,说他们是一伙的。于是,秀才就成了海盗内应,大才子金圣叹的脑袋也就落地了。
清朝末年,也有个地方县令贪赃枉法,给当地读书人知道了。这群愣头青的读书人自然不肯罢休,搞了几出学生运动,一度闹的沸沸扬扬,让当地的一众官员脸上挂不住。于是,这位县令就找来一些盗贼,让他们和这群读书人搭上线,打好关系,称兄道弟、赢得信任。
事成之后,官员便下令将他们全部抓捕起来,并且,说道:“你们身为读书人却伙同盗贼违法乱纪,大逆不道... ...“并对他们一一安上罪名,让这群可怜的读书人个个人头落地。可以说,这种钓鱼执法不光彩的行为,一度对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现今,大陆法系国家对“钓鱼执法”也有了严格的限制,日本法律更是禁止执法者为了取证,诱惑当事人产生违法意图。因为,这是国家公权侵犯了当事人的人格自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