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泰山的诗句 古诗(七首古诗词里的泰山)
写泰山的诗词真的太难了[]~( ̄▽ ̄)~*,主要诗圣诗仙两人把泰山说绝了。推荐大家去看下李白的(游泰山六首)全诗。真的很优美。狠仙。
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古以来便有“五岳独尊”之美誉。历代文人骚客无不以题咏泰山为荣。下面,就以这七首诗为脉络,赏析泰山在诗人笔下的千变万化。
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首先我们来看杜甫的《望岳》。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全诗充满浪漫气息与激昂激情。杜甫以问句开篇,峭立的泰山顿显神秀,“荡胸生曾云”,抒发了诗人胸中的大志。最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仅展现出泰山的高峻,更折射出诗人的豪情壮志。可以说,《望岳》不仅是一首写景的诗,更是一首表达理想和抱负的诗。
泰山吟〔魏晋〕谢道韫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
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
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
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
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
其次观看谢道韫的《泰山吟》,这首诗以山的峻峭宏伟,象征生命的不屈和诗人坚强的意志。从“峨峨东岳高”到“器象尔何物”,这般高山仰止的意象,转折到最后对生活的归宿和追求,“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可以看出诗人对于退隐山林的向往,此诗不仅写到泰山的壮美,更深层地映射出作者的心态和哲理。
郑生至自泰山二首·其二〔明代〕李梦阳
俯首元齐鲁,东瞻海似杯。
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
君看秦始后,仍有汉皇台。
再看李梦阳所作《郑生至自泰山二首·其二》,这首诗的开篇便将读者的视角带入泰山的各个角度,从不同方位描绘了泰山的伟岸与雄浑。特别是“日抱扶桑跃,天横碣石来”,画面感极强,显示出诗人对泰山的敬畏。
咏怀二首〔唐代〕李贺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转而看李贺的《咏怀二首》。这组诗与泰山关联不大,却寄托了诗人沉郁的情怀。尤其是“金泥泰山顶”一句,表达了李贺对于名利看淡,但对于文学成就的渴求。
登泰山〔元代〕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咏新作,满空笙鹤下高寒。
张养浩的《登泰山》则以气势恢宏之感,表现出诗人对于万物超越的意志。而“笑拍洪崖咏新作”,则流露出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态。观其整首诗,既可见壮阔景色的描述,也能感受到诗人的吟咏兴致。
登岱六首·其四〔明代〕王世贞
尚忆秦松帝跸留,至今风雨未全收。
天门倒泻银河水,日观翻悬碧海流。
欲转千盘迷积气,谁从九点辨齐州。
人间处处襄城辙,矫首苍茫迥自愁。
王世贞的《登岱六首·其四》展示了泰山恢弘的自然风光与历史传承。云雾的环绕、天门倒泻之景象,让泰山更显神秘莫测。诗人对泰山的颂扬,不仅是为了赞美自然美,更包含了对历史的尊崇。
游泰山六首,〔节选〕〔唐代〕李白
四月上泰山,石平御道开。
六龙过万壑,涧谷随萦回。
马迹绕碧峰,于今满青苔。
飞流洒绝巘,水急松声哀。
北眺崿嶂奇,倾崖向东摧。
洞门闭石扇,地底兴云雷。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
含笑引素手,遗我流霞杯。
稽首再拜之,自愧非仙才。
旷然小宇宙,弃世何悠哉。
最后是丽句箴言的携带者李白,其《游泰山六首》如同一部汹涌澎湃的史诗,在展现泰山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显露出诗人悠远的思想。诗中的奇峰异石、云雾缭绕,如同李白的不羁与飘逸,传递了许多超然脱俗、遨游四海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七首诗反映了文人对泰山的不同感受与情怀。在赋诗泰山时,他们不仅赋予了山以灵性,更寄寓了个人的理想与志向,甚至人生观和宇宙观。泰山因此不仅仅是一座山,它成了精神的象征,成了中国古代文人表达自我、探索宇宙的一个重要载体。
此篇赏析的另一层意义,在于通过这七首诗走进古人的思想世界,去领悟那个时代的文人如何通过自然界的奇妙山川,映照他们的思想情怀和精神追求,泰山于是乎,不再只是五岳之首,更是一种文化意象和精神图腾。